2025年5月至6月,学前教育系文化教研室幼儿文学课程组成功组织学前教育和早期教育两个专业近1500名学生,开展以“文化传承 童心浸润”为主题的系列教学实践活动。活动基于对沧州市域多家幼儿园的走访与调研,力求教学内容与一线幼教需求紧密对接。
一、深调研,明方向:活动根植实践土壤
课程组教师深入沧州市多家幼儿园开展调研,发现“原创绘本开发”与“绘本戏剧化教学”成为园所关注重点。为此,教学团队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和“经典绘本立体演绎”为双核心,设计出兼顾专业能力培养与园所服务价值的实践项目,推动课程目标与园所需求同频共振。

入园调研绘本使用需求 |

观摩绘画与讲述活动 |
二、原创绘本展:传统节日的童趣表达
在“童绘佳节”原创绘本创作活动中,学生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围绕节日文化与民俗故事展开绘本设计。活动流程涵盖选题研讨、故事脚本撰写、分镜设计、绘画创作、文字编撰、装帧成册等环节,充分锤炼了学生的文学、美术及儿童视角表达能力。

学生优秀作品 |

邀请儿童欣赏绘本 |
为提升互动性与教育实效,作品配套制作“绘本+讲述视频”并生成二维码,观众扫码即可观看讲解。这一形式不仅提升了互动性与沉浸感,也模拟了幼儿园早期阅读的常见场景,展现了学生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作品风格多元、题材丰富,已在泊头校区专题展出并入选校园文化艺术节,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梁红卫书记扫码观看学生视频
|

作品简介及绘本讲述二维码
|
三、绘本剧展演:经典文本的立体重生
“绘声绘色 童心剧梦”绘本剧展演活动引导学生将静态绘本转化为动态戏剧表演,提升其综合艺术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教育戏剧的应用能力。
学生围绕《彩虹色的花》、《一园青菜成了精》、《老鼠嫁女》等中外经典绘本开展剧本改编,并自编、自导、自演。其中,《葡萄藤下的小喜鹊》直接源自“童绘佳节”中的原创绘本,实现了“从画到演”的项目式学习闭环,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的连贯性与创造性。

《老鼠嫁女》融合戏曲、快板 |

原创绘本剧《葡萄藤下的小喜鹊》 |
展演活动还要求学生全程参与剧本打磨、角色塑造、道具设计与背景布景制作,真实还原幼儿园戏剧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流程,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实践性。

演员与观众互动 |

演员与观众互动 |
四、实践闭环:教学成果向园所延伸
课程组已制定计划,利用暑期师生入园实践契机,甄选优秀绘本与剧目视频,推荐至沧州市多所合作园所,开展试读与展演,实现“成果反哺实践”的教育延伸。此举也为课程质量评估与优化提供了真实反馈,将进一步推动高校与园所间的资源互通、人才共育、机制共建,形成更具实效的“协同育人”生态。
本系列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更为探索幼儿文学课程资源向地方学前教育的有效输送、深化产教融合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老师们将持续推进课程优化,培养厚植文化底蕴、精通专业实践、具备创新能力的卓越幼师人才。